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行远启程”理论普及宣讲社会实践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审核发布:亚新·(中国)官方网站发布者:党委宣传网工部发布时间:2024-07-22浏览次数:118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普及,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大思政课”,7月16-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远启程”理论普及宣讲团一行13人奔赴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走进基层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移民精神、探索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基层村委,召开座谈会议

7月16日,团队来到了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村委会,开展了座谈会,三沱村驻村第一书记叶成路、村支部书记黄明参与座谈。黄书记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党建工作、基层治理等方面介绍了三沱村的基本情况。并着重强调了三沱村打造“黄葛树议事”品牌,做到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的事群众定、群众的事群众办,并定期召开“三问三答”群众会,提高村民“主人翁”意识,加强凝聚力。

接着,团队成员就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系列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叶成路解答了团队成员的疑惑,她说道:第一是走向基层,转变思维;第二要坚定信念,坚守初心,行稳致远,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站位;第三要具备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模式,勇于担当使命,持续奋斗,实现自我价值。最后,团队带队教师左智谋向村委会介绍了团队的基本情况和此次“三下乡”活动日程的具体安排。


参观三峡移民场馆,传承三峡移民精神

7月16日,团队来到了三峡移民精神传承馆。安坪镇党委书记毛小平、安坪镇党委副书记代鹏、三沱村驻村第一书记叶成路、三沱村党支部书记黄明参与此次活动。

场馆坐落在村道一旁,是三峡库区第一个以移民为主题的村史馆。在叶书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了解到三峡移民主要分为生活安置、土地安置两部分。讲解员详细地介绍了三峡百万大移民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村民们始终坚持着“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的理念,纪念馆以三峡移民精神为主线,分为响应号召、奉节故城、故土故乡、奉献举迁四个部分,生动展现了三峡大移民的过程,以及三沱村的变迁史。  

 

 

深入脐橙产业园区,开展田野间的“大思政课”

7月16日,团队来到三沱村脐橙种植产业基地,在田间地头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飏参与本次活动。

在三沱村支部书记黄明的讲解下,团队成员现场体验了脐橙的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模式,对当地支柱型产业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咱们今天学习的主题正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学校团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左智谋在田野间给实践团队就民生问题进行了理论讲解。他表示,通过此次在田野间的思政教学,用当地的产业发展加深学生对民生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探索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学生纷纷表示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收获颇丰。团队成员曾子旻表示,本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更是一次接地气的理想信念教育,对民生问题的进一步了解,教育引导了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挺膺青春担当,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团队成员唐德艳表示,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详细了解了村民眼中的民生和他们近些年生活的变化,村民现在生活越来越幸福,国家也将乡村振兴发展落到实处,城乡融合发展迅速,使乡村振兴迈上了新台阶。

学院院长杨飏表示,此次田野间的“大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培养了党务工作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他们端正就业观、职业观、成才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能施展才华的岗位去,以实干铸就担当,用小我成就大我,为基层的党建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黄葛树下解难题,基层治理新路径

7月17日,团队前往三沱村特色品牌:黄葛树议事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飏参与本次活动。

据悉,黄葛树议事点是三沱村村民为解决困难召开协商会议的地点,也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重要品牌。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次,“行远启程”理论普及宣讲团前往黄葛树议事点,实地考察调研当地的基层治理情况。

在黄葛树议事点,杨飏在畅谈会上提到: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要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学习了解地方基层治理的新模式,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党务工作专业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参与调研,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开展理论宣传,普及理论知识

7月18日,团队前往三沱村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普及宣传、反诈防骗宣传。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发问卷,调研当地村民的基本家庭情况,村民们纷纷表示国家的好政策给脐橙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感明显提高。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村民们也期望可利用大数据、数字化技术增产增量。  


主题党课强党性,青春力量显担当  

7月18日,校团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左智谋在村委会会议室为村里的党员群众上了一次题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题党课。

左智谋从“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方式、怎样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村里的老党员听完党课后表示,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如今的三沱,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已经全面实现了乡村振兴,全村是年产值“超亿元村”,这都得益于党对民生的重视,推行了利于民生的政策。

接着,为激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广大青年的奋斗精神,勇担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团队开展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书分享会。

团队成员高锦涛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卷的内容,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此次读书会收获颇丰。杨世钰表示:本次读书会,让我敢于创新,激发信仰、获得启示、汲取力量,争做有理想、有本领、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华江玲则表示:我认识到青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珍惜这段时光,努力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全体成员重温入团誓词,成员们回顾了入团的初心,再次明确作为共青团员的责任与义务,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念,投入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实践结硕果,师生展未来

7月19日,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三沱村村民委员会会议室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飏、带队教师左智谋参与会议。

首先团队带队教师左智谋回顾这次活动的点点滴滴,他指出:“三下乡”活动并非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同学们在活动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学习,在此次活动中,大家展现了不怕苦、不怕难的奋斗精神,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其次团队成员从制度建设、党建工作、基层治理、弘扬精神、乡土风情等方面谈了自身的心得体会。康春晖说道:三沱村委会的治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和实效性。通过实施“三沱路经”创新“六制模式”,包括网格制、议事制、积分制、监督制和赛马制,有效提升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居民参与度,同时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活力。这种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其他社区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李浩谈道: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借鉴三沱村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和社区治理模式。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在社区治理方面,要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完善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飏对本次三下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高度评价了大家的出色表现,指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学院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不仅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情怀。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次机会的经验积累,使实践更具启发性、更深刻,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的暑期“三下乡”,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调研考察、参观走访、理论宣讲等多种形式从课堂走向田野,从理论走向实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切实做到了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睛体察乡情。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挖和发挥社会实践在“大思政课”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撰稿:左智谋 杨世钰 唐晓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