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注解

修身重道强能

学风理应被“修身”领属,因为只有身正意诚才能使学风端正。按“修身”语源为《易·复》,被《礼记》的《大学》、《中庸》两

章用来表示儒者的修德养性与完善自我。我们借用这个词语除表现一般意义的提高道德修养和增强公民意识外,更侧重于要求同学们形成尊师守纪的良好风尚和具备不骄不躁的勤学精神。“重道”语出《白虎通义》,原指尊重事理,但因“道”在传统文化中又可表示方法或规律,故用于学风则特指与知识密切相关的道理、规律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孟子曾结合“道”述及学习的最高境界:“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他所标举的“以道”“自得”正与我们倡导的掌握方法、勤于积累并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以及充分培养自学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的笃实而开放的学风精神相通。说到底就是希望学生要善于通过学习来培养和增强能力,这对于高级应用性人才尤为重要。当然,进入这种佳境之前,教师的“道而弗牵”也至关重要,学生的善学与其善导密不可分。二者并观,更见得学风与教风的互动互促,彼此相得益彰。

 

总览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一个整体。如果说校训侧重于从文化的层面表现亚新·(中国)官方网站内在的精神实质,那么校风则是从审美的层面展示师生群体的精神风貌,彼此相为表里,和谐统一;而相互依存的教风和学风则又都在“和谐共进”的校风统帅之下。可见就内涵而言,一“训”三“风”呼应有致,纲举目张;从外在语言形式看,尽管字数不尽相同,但校训与校风、教风与学风的字数却分别一致,而且两两音节匀整,声韵和谐,故也能于变化中见统一。